雨树,其学名是 Samanea saman(Jacq.)Merr 。 概述:雨树隶属含羞草科雨树属,总计有 22 个种类,分布于热带美洲、非洲,亚洲亦有其身影。我国引入种植的雨树仅有 1 种,在华南、海南、西双版纳等湿热带区域进行栽培。雨树树体高大,枝叶繁密,能够开花结果,在西双版纳,它是最为高大的雨树,常被当作“神树”或“风水树”进行种植,且种植时间可能为最早。
形态特征:雨树为乔木,有半落叶或落叶的特性。其叶属于二回羽状复叶,羽片数量为 3 至 6 对,小叶则有 3 对及更多。花为两性花,排列成圆球形的头状或伞形花序,拥有总花梗,腋生或者簇生于枝顶。萼管具备 5 个短片;花冠呈漏斗状,有 5 个裂片;雄蕊数量众多,突出且较长,基部相互连合。荚果刚直,肉质,不会开裂,缝线处有所增厚。种子之间存在隔膜,无假种皮,形状为长椭圆形至椭圆形。花期通常在 4 至 5 月,最晚可至 6 月上旬;果熟期为次年的 3 至 4 月,最晚到 5 月上旬。因种源的不同会存在一定的差别。
生态因素:雨树是一种在热带地区分布广泛且生态幅较宽的植物,喜爱高温多雨的气候,同时由于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,也能够适应热带季风性气候。通过对引自 6 个种源地的生态因素进行分析,可以了解到雨树生长地的特性。 表 4 - 9 显示,引种地勐仑位于热带亚洲北缘,纬度和海拔相对较高。与美洲的古巴、巴西以及亚洲的斯里兰卡相比,同时与非洲的加纳、几内亚、马达加斯加相比,年均温、月高(低)温等存在显著或一定的差异。年降雨量较为丰富,但全年分布并不均匀,存在干湿季之分。低温和干季时降雨量少,而湿热季气温高,降雨量多,这对于引种植物的生长极为有利,能够弥补不利时期生长的缺陷。所以,引种地的年均温、降雨量等生态因素均在不同种源地雨树的生态适应幅度之内,能够正常生长、开花并结实。然而,其生育期具有一定的节律性,这是受到气温变化和降雨控制的结果。不同种源的物候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,花期在 4 - 5(6)月、果熟期在 3 - 4(5)月,生长期在 3 - 10(11)月等范围有所变动。雨树适宜生长在土壤肥沃、疏松且呈酸性的壤质土、沙壤土以及冲积土中。
繁殖与程序:雨树主要通过种子进行繁殖。在果熟期从母树上采集成熟的荚果,放置在阳光下晒干,使用木棒之类的工具敲打使其裂开,然后用枝剪剪开取出种子,扬去杂物便能得到净种。晒干或者短时间晒干的种子含水量约为 10%,千粒重 210 至 230 克。采收后可以及时播种,在常温下种子在室内贮藏 8 至 10 个月,仍具备发芽的能力。 种子没有明显的生理休眠。播种前用 70 至 80℃的温水浸泡种子至冷却后,即可进行播种。发芽时日均温在 20℃以上,历经 5 至 20 天,种子的发芽率为 91%至 57%。发芽的幼苗在苗圃抚育 1 至 2 年成为袋苗后,便可出圃定植。 5 至 8 年生的雨树开始开花结果,10 年生以后进入正常结荚期,大小年现象不明显。在盛花期,如果气温较低且遭遇降雨,将会影响结果率。
经济价值:雨树是适种区域内理想的庭园、街道绿化树种,枝叶繁茂,树姿优美。同时,它也是一种生长较快的树种,木材可用于制作家具,粗枝、树皮等可供纸浆试用。其叶及果可用作饲料。果肉含糖量较高,可用于制作酒精。雨树可作为紫胶虫的寄主树,但在园林行业中并非特别适宜。
适应性:适合在我国湿热带低海拔地区种植。已经长成且开花结果的大树,能够忍耐短期 0℃以上的极端低温,不会出现寒害。当出现绝对低温 3 至 5℃时,幼龄树的枝叶会受到寒害,但不会致死。大树还具有较强的耐旱特性。